海运是全球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港口则是海运的枢纽和桥梁,一座座港口就像一个个不停转动的“永动机”,链接全球市场。
疫情在这几年不断搅动海运市场,港口拥堵问题遍及世界各地,美国南加州洛杉矶港、长滩港等港口甚至出现“史上最严重拥堵”。这背后不仅仅是港口的运转能力不足,还涉及航运公司、陆运衔接、用工制度等等环节。
相比之下,中国港口却在疫情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持续高效运转,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的《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去年我国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99.7亿吨、2.5亿标准箱,平均每天约有超过6.9万艘次船舶进出。2021年,我国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4%。
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给江浙沪港口的有序运转带来了极大压力。在24小时工作制、自动化、多式联运等等应对机制下,上海港在疫情期间仍保持高效运转,与全国其他港口战略协同,为疫情缓解后贸易反弹做好了准备。
中国港口的优势在哪里?为何能在全球港口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中国港口在全球的竞争力稳步提升。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发展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全球前50大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据28席;在前20大港口中,中国港口占16席,其中宁波舟山、上海、唐山青岛、广州五港稳居前五位。
中国港口的优势首先在于效率,我国主要港口平均作业时间明显优于国外主要港口。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主要港口综合效率表现良好的有高雄港、香港港、厦门港、广州港,装卸作业效率最高的有高雄港、广州港、香港港、厦门港、上海港等中国港口。
今年一季度,中国港口船舶平均在港时间、在泊时间也明显优于其他11个国外主要港口平均水平。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咨询师张永锋对此分析称,24小时全天候的工作制、有效的闭环管理、世界一流的港口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保证了港口的高效运转。“这是中国港口的一大优势。境外的港口受设施水平、自动化水平和工作制度等影响,使得港口韧性没那么强。”张永锋说。
以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为例,即便在疫情影响下,4月1日-5月31日,洋山四期依然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1%。
为进一步提升运转效率,我国沿海港口还在大力推进智慧化建设,已在厦门港、青岛港、上海港、深圳港、日照港、天津港等8个港口建设了33个自动化码头。去年,我国海洋工程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
港口战略协同增加韧性
除了港口数智化之外,各大港口之间的战略协同也是这几年发展的重点。
我国在发展港口战略协同方面有独特优势。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有12.8万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2659个,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
依托主要干线航道和港口群形成的经济带、城市群,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随着港口资源整合,港口布局趋于合理,港口之间的功能相互协调,逐渐形成了包含主枢纽港、支线港和喂给港结合的港口体系。即便个别港口出现突发情况,周边港口也可以及时顶上。
张永锋也表示,今年3月份到5月份,上海港及周边腹地集装箱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华南、华北枢纽港及宁波港、太仓港等集装箱吞吐量出口增长很快,这就说明不同港口群之间、港口群内部港口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因为一些跨国公司或国际性采购商在国内各个地方都有投资或采购渠道,华东生产或出货受到影响时,华北和华南额度订单就会多一些。”
近日,沪浙合作开发小洋山北区的项目有了新的进展,推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和组合港新模式的形成。根据规划,小洋山北侧岸线新建一个港区,主要承担部分近洋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江海联运内支线业务,南侧岸线则充分释放国际干线船舶装卸效率,南北两个港区形成联动。
在“联动接卸”模式下,浙江出口货物在当地港口办理报关手续,经专用驳船运抵洋山港后,直接搭载远洋货轮离境,从而进一步密切沪浙两地的外贸联系。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累计已有11.75万标箱的进出口货物通过联动接卸模式往来浙江港口和洋山港之间。
张永锋表示,诸如“沪太通”“联动接卸”等区域内的各种业务协同,相当于把上海口岸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辐射或者复制到其他区域,提还箱、出口业务更贴近客户,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得到了更多实惠与便利。
另一方面,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港口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本轮疫情之前,苏州企业70%左右的货物经公路进入上海港和宁波港出货,需要大量集卡陆路运输。但在疫情期间,集卡陆路运输受限,促进了“陆改水”“公转铁”等多式联运模式的发展。
6月8日,太仓港成立“苏货苏运服务联盟”,江苏恒隆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亚强表示,把空箱运到距离企业最近的地方,装货后通过快速水运模式运到太仓港转接上海、宁波和太仓港本港的支航航线,可以最大程度给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随着长三角港口群的建设推进,上海航运服务能级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港口辐射力持续加强。
全国港口一盘棋
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港口内陆网络的完善,使得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张永锋对此表示,港口协同不仅可以解决区域港口的同质化竞争问题,避免重复的投资,同时也可以提升整个区域港口的综合竞争力。
他分析,长三角区域治理体系一体化,包括公共平台建设、海关一体化、监管尺度与标准统一、执法互认等等,对于局部港口是个难题,但在一体化背景下,大集团推动起来相对容易实现。
《港口战略协同》一书也提到,“港口资源整合可以充分共享信息、基础设施等软硬件资源,既能充分发挥各港口基础设施的综合优势,又可以通过深入地交流,促进管理理念、科技水平的提高。”
目前,辽宁、山东、河北、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广西、海南等地的省级港口集团已经相继成立,其他一些未成立省级港口集团的地区也正在加速推进港口整合。
除了这些合作以外,交通运输部对国内水运体系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的规划要求。按照《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要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以及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洋浦国际枢纽港建设,打造高能级港口枢纽等目标,推动实施沿海港口提升工程。
另外,“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杭绍甬高速等智慧公路,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智慧航道,天津港、广州港等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在黄金水道扩能工程方面,要加快长江、西江等水运大通道扩能升级,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提高干线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航效率等目标,推动实施黄金水道扩能工程。
张永锋表示,新一轮港口建设侧重于优化枢纽港服务能力与提升航道、道路等通道能力,更聚焦港口新基建项目。
而在软实力方面,中国港口正在以投资、技术输出等多种方式走出去,不断深提升国际影响力。2021年9月,上港集团投资建设的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开港,该码头复刻了洋山四期的技术亮点,是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此外,宁波舟山港集团首个海外项目——迪拜站项目最近正式落地。青岛港与中远海运则入股了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与马士基码头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管理瓦多利古雷港集装箱码头和冷藏码头。
有数据显示,到2019年,中国在海外以收购、投资承建援建和租赁等形式完成的项目总计已经超过100个。中国收购、承建、或租赁港口泊位等投资活动至少遍及63个国家。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中国外贸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航运数据机构克拉克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过去20年间,中国海运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出口增速保持4%以上;其中2009-2020期间,随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生产进一步扩大,全球海运贸易增量(289亿吨)中约65%由中国贡献。2020年,中国海运进口贸易量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
做好港口战略协同,解决这个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不断突破合作屏障,才能持续为中国外贸发展保驾护航。
图文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