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港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北部,马来半岛西海岸,在巴生市西南方约6公里,距首都吉隆坡约40公里。它邻近的大巴生谷是马来西亚的商业和工业中心以及人口最多的地区,在该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半岛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马来西亚曾是世界产锡大国,近年来产量逐年减少,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政府鼓励发展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行业。同时,马来西亚也是全球第二大棕油及相关制品生产国、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和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第三大经济支柱和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
图1 马来西亚GDP(2008-2018)(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World Bank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统计,2018年马来西亚货物进出口额为465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2.7%。其中,出口2475.2亿美元,增长13.6%;进口2176.1亿美元,增长11.7%。贸易顺差299.1亿美元,增长30.1%。
表1 2018年马来西亚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表2 2018年马来西亚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2018年马来西亚对新加坡、中国、美国和香港的出口额分别占马出口总额的13.9%、13.9%、9.1%和7.5%,为344.6亿美元、344.1亿美元、225.0亿美元和184.9亿美元,分别增长9.1%、17.2%、8.9%和65.7%;自中国、新加坡、美国和日本的进口额分别占马进口总额的19.9%、11.7%、7.4%和7.2%,为433.7亿美元、255.0亿美元、160.9亿美元和157.6亿美元,分别增长13.2%、17.9%、6.0%和6.3%。马来西亚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中国台湾省、沙特阿拉伯、法国和印度尼西亚,逆差额分别为89.5亿美元、77.0亿美元、34.9亿美元、25.7亿美元和21.0亿美元;顺差额主要来自香港、新加坡和美国,分别为147.6亿美元、89.7亿美元和64.0亿美元。分商品看,机电产品、矿产品和塑料、橡胶是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额分别为1084.8亿美元、402.2亿美元和168.8亿美元,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43.8%、16.3%和6.8%,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7.0%,矿产品和塑料、橡胶分别增长13.9%和14.7%。进口方面,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是马来西亚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8年合计进口1368.9亿美元,占马来西亚进口总额的62.9%。其中,在主要大类进口产品中,第一大类进口产品机电产品进口增长8.0%,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进口分别增长26.1%和15.2%,其余产品进口则多保持增长态势。
表3 中马双边贸易额(2012-2018)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马来西亚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777.7美元,增长14.9%。其中,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344.1亿美元,增长17.2%,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13.9%,增加0.4个百分点;从中国进口433.6亿美元,增长13.2%,占马来西亚进口总额的20.0%,增加0.2个百分点。马方贸易逆差89.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截止到12月,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是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2018年出口额为149.2亿美元,增加14.6%,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4%。矿产品是马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出口额为62.4亿美元,增长6.4%,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8.1%。塑料、橡胶是马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产品,出口额为39.4亿美元,增长22.0%,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1.5%。
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2018年进口额分别为215.2亿美元、48.6亿美元和33.0亿美元,分别增加13.7%、18.9%和24.9%,占其自中国进口总额比重分别为49.6%、11.2%和7.6%,前三类进口主要商品占比合计68.4%。
巴生港是马来西亚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东南亚第二大港。巴生港地理位置优越,约65%的货物为中转货物,约35%的货物则来自于本地市场。它由西港码头、北港码头和南点码头(Southpoint)组成。其中西港与北港两大码头各有其功能,西港码头位于巴生港西南部,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西港的航道水深17米,泊位水深15-17.5米。从马六甲海峡北上,比起挂靠北港,货船到西港的航行时间更短,可靠泊的船型也更大。西港共有30个泊位,长8.4公里。其中,有24个泊位分布在6.6公里的海岸线上。码头后方的集装箱堆场面积达187.1公顷,为集装箱的储存和提取提供了足够空间。码头采用了新的港口操作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堆场和码头情况,便于优化港口作业安排、调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还可以优化场桥的行动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此外,西港正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OCR识别技术,以进一步提升货物运输和储存效率。同时,西港将电动无人驾驶货车应用到了码头运营中。
北港码头的岸线较短,为4.3公里,水深11-17米。北港码头规模不大,其堆场面积990万平方英尺,仓储面积220万平方英尺,分为集装箱装卸区、件杂货货物装卸区、干散货装卸区以及液体散货装卸区,共有18个泊位,包括:4个集装箱泊位,水深13.2米;2个集装箱泊位,水深15米;6个集装箱泊位,水深12米;2个普通货物泊位,水深分别为9.5米和12米;2个干散货泊位,水深11米;2个油轮泊位,可容纳排水量为60 000吨的船舶。集装箱码头共有24台集装箱起重机,占地84.6公顷的存放区存储能力为19212TEU,还有757个冷藏集装箱插头。货运站占地48462平方米。其它设施还有:91台载重能力为30-35吨的跨运车、168台牵引车、168台拖车、30台起重龙门架和45台铲车。北港和西港互为补充,西港主要处理的是国际中转货物,而北港则停泊较小吨位的船舶,主要处理本地市场和亚洲各国之间的中转货物。南点码头相对来说规模更小,水深8-10米,码头岸线长度为1.1公里,主要处理散货的装卸和堆存。随着巴生港的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其处理能力也趋于饱和。马来西亚交通部长Anthony Loke曾表示,巴生港现有的北港和西港两大码头将在2025年达到饱和,而且新加坡也新建了大型码头,马来西亚政府必须提前规划巴生港的发展方向,以保持其竞争力。
图2 巴生港集装箱吞吐量(2008-2018)
数据来源:http://www.pka.gov.my
图3 巴生港干散货和液体货吞吐量(2011-2017)
数据来源:http://www.pka.gov.my
巴生港自贸区是未来马来西亚政府着力打造的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贸易平台。巴生港自贸区将成为中马“一带一路”合作的闪光点。马来政府为这个贸易区提供了诸多优惠条件,涵盖产品生产、订单服务、转口贸易等,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地区经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贸区内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机械装配、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清真、棕榈油、绿色技术等产业。该自贸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桥头堡,可以助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穆斯林市场。中马两国可以通过自贸区的合作、建设,从而带动制造业生产,并谋划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建立起港口间相互扶持,加强合作的机制,以实现更广泛的“港口联盟”。
本文由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特约
上海海事大学丁金娇、周鑫、沙梅独家提供
参考文献:
[1]2018年马来西亚货物贸易及中马双边贸易概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http://www.pka.gov.my/
[3] https://www.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