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
当前位置:中国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 > 港航动态 > 以电代油 共护碧水蓝天

以电代油 共护碧水蓝天

来源: 中国水运报 发布时间:2019-12-13 3:08:20 PM 分享至:

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

△船舶靠泊在服务区,旁边就是充电桩,方便极了。王洁涵 摄

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

△长湖申线湖州城东水上综合服务区。王洁涵 摄

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

△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林海 摄

12月的天空已趋寒冷,记者看到,在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一艘艘货船接上了岸电,静静地停泊着。

“这里大概每隔3米左右就分布着一座岸电设备,其中既有16千瓦的单相岸电桩,也有40千瓦的三相电桩,从而满足船户们不同的用电需求。”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史旭初对记者介绍。

天蓝水绿打造舒适的靠泊环境

港口岸电,即在船舶靠港期间为船舶提供电能的设施。与船舶自身燃油发电相比,其可大幅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的硫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是建设绿色港口、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12月2日上午,在长湖申线航道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码头,载着200多吨石料的“浙安吉1546”号货船缓缓靠岸,船户梅素贞从船上拖出一根电缆,接入码头岸电系统,掏出充电卡在屏幕前“刷”一下,顿时,靠岸船舶上的所有电器开始运转起来。

记者走上前,向其询问对港口岸电的使用感受,她饶有兴致地说:“以前我们用船上的柴油发电机发电,不仅冒出浓烟而且噪声特别大,使用岸电之后,再也没有呼吸到浓浓的柴油味了,整个码头的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许多,靠泊期间的生活用电也更有保障。”

据了解,今年48岁的船民梅素贞与家人经营着一艘500多载重吨的散货船,多年的跑船经历让她对使用岸电前后的对比深有感触:尤其在夏季,炎炎烈日下暴晒的船身,甲板和机舱的温度高达40多度。以往不稳定的柴油发电,常常导致空调忽冷忽热,船舱里就像一个大蒸笼。

“以前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安全。”梅素贞说,为了防止柴油机中的水烧干,晚上她总要起床查看,睡不踏实。使用岸电后,梅素贞在靠岸期间终于无需再为断电而发愁。

内河船户大多以船为家,岸电的使用大大地改善了船民们靠泊期间的生活生产条件。湖州市是交通运输部批准的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从2017年开始,湖州启动绿色交通港口岸电建设,推广应用船舶岸电技术,实现船舶停泊期间“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

目前,湖州市累计建成岸电设施279套,实现水上服务区及63个大型码头全覆盖,仅服务区两年来用电量就达13.7万千瓦时。同时,湖州港航与国家电网等相关单位开发建成了内河港口岸电运营平台,实现了一张用电卡全省通用。

不独湖州,在京杭运河跑运输的赵师傅同样对港口岸电赞不绝口:“过去船上想要用电,都要靠柴油发电机,一开20多个小时,轰隆隆的,吵得人都受不了。现在我们的船靠岸,只需插上插头、刷卡、扫码支付,几个简单的操作便可开始使用岸电,方便多了。”

据统计,我国主要港口岸电设施覆盖率已超过40%。在岸基供电的应用下,没有了起重机作业时冒出的黑烟,也没有了船舶靠泊时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放眼望去,眼前只有现代化作业的码头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船民的水上生活变得更加舒心惬意了。

节能降耗 减轻船民的运营成本

清晨,安徽铜陵汀洲码头船行如梭,一片繁忙景象。码头上,10台低压岸电桩相隔10余米一字排开。安徽铜陵供电公司电力施工人员正忙着检查岸电系统运行情况。

“使用岸电既方便干净又降低了经营成本。”“皖富新5543”轮船长陈伟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柴油发电成本每小时45元;使用岸电后,大部分时间负荷约2千瓦,加上人工成本,实际费用每小时约30.4元,节约成本30%以上。

据了解,随着港口贸易持续快速的发展,长江安徽铜陵段港口靠泊的船舶越来越多。长期以来,这些船户的生活用电主要靠自备燃油发电机供电,能耗高,是船民一笔不小的费用。

铜陵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岸电系统解决了靠岸船舶用能上的大马拉小车的浪费问题。截至目前,长江安徽铜陵段累计建成岸电设施35套,这些岸电桩的投运,每年可实现电能替代量870万千瓦时,减少1270万升柴油燃烧后产生的污染,并可为船民减少用能成本6700万余元。

在长江三峡坝区,记者看到,重庆游轮“凯蕾号”正在秭归港使用岸电,船长李杰介绍说,“岸电使用经济便捷,停靠一次,比使用柴油发电节约2100元,全年可节约成本约10万元。”

目前,长江宜昌段64个经营性码头已具备岸电供电能力。下一步,岸电公司将加快推进12个锚地、45个公务码头岸电建设,届时,岸电年用电量将达到2500万千瓦时以上,这意味着更多的船户将得到运营成本降低的实惠。

再看广州,今年6月,位于广州南沙港的广州供电局岸电系统成功与中海“新非洲”号进行连船测试。“新非洲”号是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船长353米,载重10.1万吨,是中国自主制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巨轮。

“测试结果显示,在靠港期间关闭辅机,船舶靠港成本减少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南沙港码头相关负责人说道。

改变,已经在各地港口全面发生。

岸电正受到越来越多船主的认可和欢迎。不知从何时起,岸电配套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各大港口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完善标准营造良好的岸电生态

在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船舶岸基供电已然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却不可忽视一些亟待解决的细节问题。

11月12日,粤港澳三地港口岸电合作推进会在广东珠海举行。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巡视员郭伟针对当前行业反映的部分港口岸电设施接口不统一、行业间标准不衔接、相关标准执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表示了担忧。他呼吁,要强化标准的协调与衔接,加快完善行业重点标准规范,推动行业间、港船电之间标准的衔接及有效执行。

据了解,港口岸电建设运营涉及交通、能源等政府管理部门,还涉及电网、港口、航运、制造等众多企业,要着力突破难点、解决痛点,营造方便、安全、高效的岸电使用环境,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

对此,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技术管理处处长祝振宇表示,目前港口岸电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了码头岸电设施建设、系统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并已推动上升为国家标准。

今年,交通运输部又印发了岸电检测和新修订的设施建设标准,岸电从设计、建设到检测、使用均已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标准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一方带动,多方响应。

在广东省内河港口岸电的布局中,南方电网公司加强与交通、能源等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的沟通与合作,做好行业间标准的衔接,逐步建立涵盖岸电设施建设、设备配置、运营操作、检验检测、信息交换等全链条的企业标准体系;在岸电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各类标准,不断提升管理和操作水平。

在宜昌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国家电网公司则会同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三峡集团等建立政企合力的协同工作机制,共形成5项行业标准、14项企业标准,为长江流域全面推广岸电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打造岸电发展的商业布局与生态是时势所趋,统一岸电标准,促进岸电规范化、规模化建设,未来的岸电技术将覆盖全国更广的领域。

一孔之见:岸电“建起来”更要“用起来”

□ 陆民敏

目前,蓝天保卫战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减少船舶在港区的燃油消耗,是水运业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内河水网岸电(低压电)应用成效初显,港口高压岸电推广却差强人意。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江、浙、沪港口高压岸电设备目前总体利用率仅为40%左右,平均每月接电时间在30-200小时不等。

究其原因,经济性问题是制约岸电推广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岸电接入改造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且在使用和运营过程中,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因此港口和船东在岸电建设和使用上意愿不强。其次,目前国家层面缺乏健全的港口岸电标准体系,相关标准存在不健全、不统一等问题,导致船港互联互通困难。此外,市场化推广方面,缺乏行业及地方政府政策引导。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广涉及港口和船舶的参与和管理、电力供应等多种问题,想让岸电“建起来”并且“用起来”,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紧密配合。

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方面可多做引导。比如若能将对港口岸电的补贴延伸至建设、运营、使用等各环节,惠及港口岸电的投资方和使用方,相信将更能激发岸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动力。进一步完善岸电接口、设施检验、内河码头岸电建设等标准规范,为岸电的可靠使用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当务之急。此外,还可结合船舶排放控制的实施,从国家层面出台靠港船舶必须使用岸电的强制性、法规性要求,同时明确在用、新建船舶安装受电设施,老旧船舶限时改造,对未按规定使用岸电的船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市场培育方面,则一方面可尝试船港共建共用岸电,另一方面,港口可尝试引入专业岸电技术公司,既解决设备资金问题,又能提高岸电技术稳定性、可靠性,加快形成推广合力。

本文关键词:以电代油 标签:以电代油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