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落地,进一步明确实行“零关税”政策的商品范围,包括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岛内进口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进口原辅料、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等,让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企业和居民尽早享受到优惠政策。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尽快出台。
全文实录如下:
袁达: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份新闻发布会。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我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先生出席发布会,和我一起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下面,我先介绍5方面情况。
第一,关于经济运行实物量指标有关情况
从发电看,6月份,全国发电量快速回升,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逐月加快。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4%、6.9%、13.6%、15.8%和5.8%。二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0.7个百分点。
从用电看,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逐月加快。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9%、4.3%、7.0%和14.3%,二产、三产用电继续回升,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分地区看,全国26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江西、浙江、西藏等5个省(区)增速超过10%。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0.4个百分点。
从货运量看,6月份,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月加快3.5个百分点。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9%,增速均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二季度,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0.7%,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6.8个百分点。客运方面,二季度以来全社会客运量逐月回升,6月份日均客运量达到2670万人次,比上月增长12.3%。
第二,关于重大项目审批和建设有关情况
从投资项目审批看,6月份,我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114亿元,其中审批4个,核准4个。上半年,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4个,总投资4944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高技术、能源、农林水利等行业。
从重大项目建设看,今年以来,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有效保障在建重大项目进度质量,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建成和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交通方面,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青海段等项目通车运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的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干线航道、重点跨江跨湾大桥等一批项目正有序建设。成都新机场等枢纽机场改扩建项目、20多个新建支线机场项目正加快建设。水利方面,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引江济淮、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32项工程已相继建成,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二是积极谋划推进新的重大项目。西宁至成都、西安至十堰等铁路项目已批复,西安、兰州、西宁等枢纽机场改扩建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按照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等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29万亿元。
袁达:
第三,关于价格方面情况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价格基本稳定。一是加强监测预测预警。持续密切监测成品粮、食用油、猪肉、鸡肉、鸡蛋、蔬菜等商品生产、流通和价格情况,对有关情况及时预警。二是加强重要时段价格调控。“端午”假期前,组织投放两批中央冻猪肉储备。针对近期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及时指导和协调加强防汛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和调控。三是兜住民生底线。指导和督促各地落实好价格临时补贴阶段性“提标扩围”政策,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今年以来,各地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190.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约2.68亿人次。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其中6月份上涨2.5%;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9%,其中6月份下降3%,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为近几个月来首次转正。
综合研判,当前我国工农业生产供应充裕,市场活力足、韧性强,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下半年翘尾因素将明显减弱,预计CPI涨幅与上半年相比将会趋缓,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预期调控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第四,关于《2019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有关情况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系统总结创新创业工作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撰了《2019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内容翔实丰富,突出了“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提升创新创业主体质量。2019年,新登记企业739.1万户,比上年增长10.3%,全年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02万户,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和“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涌现。
二是聚焦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2019年,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全网招聘人数达到263.64万人,比上年增长85%;新登记注册青年创业者达到446.7万人,增长4%;大学生创业者74.1万人,增长9%。
三是聚焦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2019年,新产品、新业态加快开发,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不断拓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
四是聚焦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2019年,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区域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50亿元,高校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交易额约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22.5%,有效发挥了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
五是聚焦缓解创新创业痛点堵点。2019年,大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了加快释放。
第五,关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于今年启动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这项工作以构建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为目标,重点面向农副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整合集聚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和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支持生鲜农副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地方的高度重视,大部分省(区、市)积极参与申报。为做好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质量优先、类型均衡、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经过认真评审,确定了2020年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内的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促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互联成网,今年将重点支持肉类冷链设施建设。同时,结合今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建设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工作方案,统筹谋划好后几个年度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二季度以来经济数据明显好转,当季GDP比一季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不少专家和机构都表示超出了预期。请问您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出现这种好转态势的原因是什么?
严鹏程: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昨天上半年数据发布以后,国内外各方面都十分关注、进行了很多解读。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加快对冲疫情影响,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逐月好转,生产需求持续回暖,支撑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国民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回升势头总体符合预期。刚才你提到,二季度经济运行出现较快恢复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其实也是如何客观看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的问题。这里我谈几点认识。
一是统筹成效在显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要原则,必须两手抓、两手硬。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点,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疫情防控机制,在两三个月内阻断了本土疫情传播;同时,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逐步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二季度经济实现了3.2%的增长,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政策效应在释放。面对疫情带来的罕见冲击,我们及时果断出手,出台实施了一揽子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的对冲政策,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形成了强大支撑。比如,增加赤字规模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目前已累计超过1万亿元;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等等。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财政、货币政策都是直达地方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可以说是“精准滴灌”。
三是供需循环在改善。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被掣肘的供给都在逐步恢复。需求端反弹明显,二季度以来市场消费逐月改善,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销售回升,网上购物、直播带货持续火热;在重大项目投资等牵引撬动下,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较一季度大幅提高20.9个百分点。生产端恢复有力,工业增速逐月回升,6月份增长4.8%,连续3个月为正,实物量指标加快改善;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2个月正增长,6月份增速为2.3%。
四是发展动能在转换。疫情在对一些行业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的发展,孕育了不少新产业和新业态,催生了一批新生企业,比如在线教育、网上办公、远程问诊等行业都实现了快速扩张。疫情也倒逼很多企业主动应变求变,顺势而为推进转型升级,同时促使我们加快补齐一些行业领域的短板弱项。比如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3.6%;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8%。
五是市场信心在恢复。经济形势的好坏,不仅要看产业行业的运行情况,更要看市场主体的信心状况。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循环逐步恢复,市场主体信心稳步回暖,3月份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这充分说明,市场主体是看好中国经济下步发展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是有微观基础支撑的。也正是由于信心增强,企业的投资行为才有改善、居民的消费意愿才逐步回升,进而带动投资、消费的恢复。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很多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对我国的外溢影响还在演化;国内一些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运行,不少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还十分突出,这些都是我们下步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
总的来看,虽然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冲击,但并未伤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稳步回升的态势充分表明,我国经济具有应对疫情等外部冲击的巨大韧性,调结构、转方式、优动能还大有可为。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推进,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谢谢!
新华社记者:
近期,我们了解到发改委下达了多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请问今年上半年投资的特点有哪些?中央预算内投资在补短板、强弱项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谢谢。
袁达:
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补短板力度,狠抓稳投资各项政策落实,努力应对疫情影响,取得了积极进展。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其中二季度增长4.8%,增速较一季度回升了20.9个百分点。在投资增速快速回升的同时,呈现出3个特点:一是从投资结构看,调整优化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由一季度的下降12.1%转为上半年增长6.3%,社会领域投资由一季度的下降8.8%转为上半年增长5.3%,明显高于全部投资。二是从区域情况看,投资正增长的地区数量稳步提升,上半年有22个省份实现正增长,其中6个省份实现5%以上的增长。三是从投资后劲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从1—2月的下降47.1%,快速回升至上半年的增长13.5%。
在安排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时,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建设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超过90%,对补短板、稳投资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带动作用。比如,为应对疫情影响,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医疗等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项。还比如,近期一些省份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后,先后分两批紧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5.2亿元,支持8个省份受灾严重地区水毁项目修复和灾后重建。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两新一重”等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领域,精准筹资、精准项目、精准施策,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一是切实用好投资资金。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专项债券资金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
二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督促指导各地方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帮助解决项目单位的实际困难。
三是加强重大项目储备。督促指导各地方和有关方面,分级负责、分领域推进,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快各环节审批手续办理进度,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
谢谢,请继续提问。
央广记者:
谢谢袁主任,刚才严司长提到,二季度我国经济的复苏好转是有支撑的。我们也了解到,宏观数据表现和企业感受还存在一定的温差,大家对于下一步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还有不少担心,对此您怎么看?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来保持住经济回升的势头?谢谢。
严鹏程:
我刚才谈到,受疫情影响,当前一些行业运行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有不少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还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宏观数据反映的是经济大盘运行的总体情况,微观企业更多感受的是生产经营上的冷暖,由于所在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对经济走势的认识难免存在分化。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要继续用好规模性政策,推动经济运行及早恢复正常;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切实感受到经济回升的暖意。
从宏观层面看,疫情不仅已经对国民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仍然是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将持续存在。近期北京在较短时间、以较小代价,有效控住了突发聚集性疫情,为我们更好统筹下一阶段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经验、增添了信心。下一步要慎终如始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持续优化完善精准防控举措,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需求不足和外部环境趋紧等问题,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疫后恢复缓慢和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等问题,以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为抓手,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牵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稳住经济大盘。重点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继续抓好政策对冲。重点是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确保宏观政策取向保持稳定,已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聚焦“六稳”“六保”,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做到有备无患,确保一旦有需要,能够迅速出手、及时出台,千方百计巩固经济回升势头,千方百计畅通经济循环,千方百计稳定经济运行。
二是加大帮扶企业力度。企业好了,就业就有了、市场就活了,要通过“实打实”的举措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要针对当前受疫情冲击较大、经营较为困难的行业企业,制定出台差异化扶持措施,进一步细化实化减租减费减息等援企政策,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更加注重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不低于4000亿元。大力支持引导企业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结合,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着力激活消费潜力。中国有14亿人口的强大国内市场,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文化旅游养老等服务消费,数字网络信息等新型消费,空间都很大,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积极推进家电、汽车等更新置换及回收处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采取更加精准措施,提升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水平,推动文旅、餐饮等消费有序恢复。完善免退税政策,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宜的消费商品。加速拓展5G应用,满足居民高品质服务需求。推进电商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四是强化有效精准投资。刚才袁达主任作了介绍,重点是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的撬动和牵引作用,优化投资方向,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交通能源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配建停车位充电桩,带动居民家居智能化、适老化改造。同时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形势越复杂、困难挑战越大,越要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今年中央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步要选择合适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文件,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的用地自主权。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抓手,复制推广已经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微观活力的释放、增长动力的提升。
这里我还要提到一点,为更好了解地方的实际状况,我们每月都会定期调度全国各地区特别是重点省份经济运行情况,从最近的调度情况看,全国主要经济大省各项指标都在进一步回升。这些省份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只要他们稳住了、复苏了,全国经济大盘也就稳住了、复苏了。综合各方面因素看,下一步我国经济保持企稳回升态势是有条件、有基础的。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想问一个关于外资方面的问题,能否介绍一下外资重大项目目前的落地相关情况是怎样的?下一步在推进稳外资方面还有哪些措施?谢谢。
袁达:
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达产全面推进,我国利用外资形势明显回稳。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79.3亿美元,同比下降4%,其中,二季度增长5.1%,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7.9个百分点。从重大外资项目看,多个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惠州中海壳牌石化三期项目举行了“云签约”;巴斯夫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首批装置在广东湛江打桩开建,项目正式进入土建阶段;上海特斯拉电动汽车项目一期已经顺利达产,二期也在有序推进。在推进前三批重大外资项目的基础上,近期我们推出了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这些重大外资项目的陆续落地,显示了外资企业对我国发展的强劲信心。中国欧盟商会6月10日发布报告,65%的企业将中国作为最重要或前三大投资目的地,48%的企业对在华收入增长持乐观态度,均较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做好稳外资各项工作。
一是落实负面清单。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于7月23日起实施。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新开放举措的落实工作,提高各项政策一致性,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切实给予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任何单位不得设置单独针对外资的准入限制。
二是优化投资服务。继续抓好国家层面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健全地方层面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机制,加强项目储备。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为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外资项目服务水平。
三是便利人员往来。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重大外资项目外方人员来华包机机制,重点解决跨国公司反映的国际出行问题。3个月来,已有23个项目5000多名外方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该机制包机入境。我们将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为企业实施项目提供便利。
四是强化正面鼓励。抓紧出台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保持现有条目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在产业方面重点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区域方面重点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积极吸引外资。
谢谢,请继续提问。
红星新闻记者:
近期,国家发改委下达雄安新区建设专项2020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0.5亿元,请问这些具体包含哪些项目?目前雄安新区整体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国家发改委今年还将在哪些方面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谢谢。
袁达:
为加大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设立了雄安新区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5月份下达了第一批资金24.5亿元,加上近期下达的10.5亿元,目前共下达资金35亿元,支持项目19个。主要包括:一是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优先支持有助于改善新区环境卫生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二是为启动区大规模建设提供支撑保障的运输通道等配套项目;三是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支持供排水管网、供热和配套燃气工程建设;四是支持雄安高铁站周边道路和停车场配套设施建设;五是支持白洋淀生态堤配套道路工程。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排卫生、水利等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时,也积极向雄安新区倾斜。
对于大家关心的雄安新区建设进展。目前,新区管长远的重大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已从规划转入建设阶段。具体可以用几组数据来说明:在规划和政策方面,印发实施雄安规划纲要和4个综合性规划,制定完成综合交通、能源等10个重点专项规划;公布了支持雄安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相继出台了雄安标准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13个配套政策。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去年67个重点项目中有9个项目的主体已完工,加上今年谋划的重点项目,在建项目数将“破百”。京雄城际铁路计划于今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乘坐高铁从北京到雄安将不到30分钟。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白洋淀湖心区水质提升到IV类,“千年秀林”已累计造林32.5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要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着力抓好雄安新区近期重要工作事项清单明确的5方面22项重点工作。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会同有关单位,开展规划执行“回头看”,适时对新区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督导。组织有关部门及三省市召开现场推进会,帮助解决新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重点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在要素支撑保障方面,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引导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培训。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加强统筹协调,抓好重大事项落实,定期组织力量开展蹲点调研,加强对新区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难点。
谢谢。请继续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于近期下达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请问为什么要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具体将有什么部署?
严鹏程: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是亚欧各国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运量实现逆势增长,对有效应对疫情、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个月,中欧班列连续刷新单月开行记录,其中6月份开行1169列,运送货物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78%,运送抗疫物资181万件、1.4万吨,成为联通亚欧大陆的“绿色通道”“生命通道”。
为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促进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按照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研究,优选一批区位条件优越、设施基础良好、运行规范有潜力的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地方投入力度,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枢纽,促进中欧班列降本提质增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有关地方做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一是优化提升保障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中欧班列枢纽设施,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货运站场、铁路物流基地等设施规划建设,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推动物流枢纽资源集中,提升设施有效供给能力。
二是完善运输组织体系。打造中欧班列集疏运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设施联通、功能联合、资源共享,提高全程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有序引导班列集疏运发展,形成干支结合、运转高效、节约集约的班列运输组织体系。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按照市场需求和国际铁路联运发展方向,创新物流业态,主动对接国际物流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营服务体系。
四是着力打造枢纽经济。更好统筹区域交通布局和外向型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商贸、制造、流通等领域产业集聚,不断提升枢纽所在地区的综合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径。谢谢。
经济参考报记者: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相关政策近期密集落地了,包括免税购物、税收优惠等都备受关注,相关政策安排对企业和消费者将带来哪些影响,后续还将释放哪些红利?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6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国内国际的舆论热词。近期,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备受关注,让海南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也给游客和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此外,有关部门和海南省还出台了一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第一艘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货轮完成注册登记,进出海南岛的航班可加注保税航油,持续深化重点园区“六个试行”极简审批,推动园区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相关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自6月1日以来,海南全省新增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28万户,同比增长62%,其中企业增长151%,法国电力、携程集团、深交所等一批知名企业和机构到海南投资布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31%,教育业增长204%,金融业增长200%。7月1日开始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后的第一周,海南离岛旅客累计购物6.5万人次、购物总额4.5亿元,免税6571万元,日均免税额较上半年增长58.2%。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落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努力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推动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落地,进一步明确实行“零关税”政策的商品范围,包括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岛内进口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进口原辅料、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等,让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企业和居民尽早享受到优惠政策。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尽快出台,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吸引培育更多市场主体,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三是切实防范风险。加强生态、贸易、投资、金融、房地产、税收等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重大风险,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起步平稳、取得实效。
谢谢。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以来一直在推动双创带动就业的示范工作,在就业受到疫情较大影响的情况下,请问这项工作在稳就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严鹏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保就业是“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双创日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针对今年疫情冲击下就业压力持续上升的客观实际,为了更好发挥双创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家政服务、养老托育、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领域,开展双创带动就业示范工作。近几个月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组织中小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对接,积极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模式,推动示范行动逐步走向深入,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提升了双创带动就业能力。社会服务领域“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的新模式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借助互联网平台,较好地拓展了业务、带动了就业,成为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吸纳就业的新亮点。比如,有一家家政服务公司,通过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研发投入,对家政服务人员开展在线培训超过30万小时,上半年累计为1.2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二是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创业就业。家政、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市场空间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创业门槛也不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创业,为传统社会服务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一位28岁的搬家公司总经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公司业务,在短短的1年时间内公司规模就翻了3倍;一位90后程序员,辞职在垃圾回收领域自主创业,开发了APP小程序,将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循环经济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带动了大量就业,也促进了更多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三是释放了互联网带动创新创业的效能。大数据分析显示,各大社会服务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和服务人员实现逆势增长。比如,一家本地生活平台,二季度入驻中小企业增长1.8万家,带动20万人的就业;一家互联网公司家电回收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有效提升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服务质量水平。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通过召开现场会、办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展示、新建双创示范基地等,持续推广、重点支持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与带动创业就业的能力。谢谢。
袁达:
因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
今天,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请问《通知》主要有哪些考虑?目前为落实塑料污染治理目标任务还有哪些积极举措?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自今年年初印发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塑料污染治理各项工作稳步推开。
为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细化政策标准,近日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重点围绕《意见》确定的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一是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明确时限要求。各地要于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以上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推进措施。二是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细化工作部署。逐项分析2020年底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提出狠抓落实的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主体。三是进一步厘清政策界限,明确细化标准。界定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的政策范围,明确禁限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的执行要求,并统筹考虑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等特殊情况,对禁限使用情形作出豁免规定。
塑料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正按照职责分工,着力协调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比如,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和替代使用问题,除了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也在积极做好替代产品的支撑保障工作,包括:完善替代产品的标准和标志体系,组织零售、餐饮企业与替代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供需衔接,扩大替代产品的有效供给等。还比如,针对监管执法问题,有关部门已将涉及禁限的塑料制品纳入年度执法稽查工作要点,北京市等重点地区已经启动了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
塑料污染治理涉及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借此机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帮助进行宣传引导,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期待大家共同参与“减塑”行动,把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关心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为习惯,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