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
当前位置:中国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 > 港航动态 > 海西湾崛起船舶海工“新势力”

海西湾崛起船舶海工“新势力”

来源: 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20-08-18 8:35:00 AM 分享至:

 

近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旗下的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成功实现首次产油,标志着这艘35万吨世界级“海上油气工厂”正式宣告投产。该项目由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的海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自主建造和集成,建造历时18个月,比合同约定的建造工期提前90天,创造了国际超大型FPSO交付速度新纪录。

巴油FPSO项目是海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自主集成的世界级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被誉为“海上巨无霸”,先后在青岛场地成功交付,是我国为国外交付的工程量最大、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FPSO,成功入选国资委2019年十大创新工程,“中国制造”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船上集合的各种油田设施,可对原油进行初步加工,对油气水实施分离处理并储存,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船舶海工市场萎靡不振。然而,以青岛海西湾为代表的西海岸新区船舶海工产业,穿越市场的波谷,实现逆流而上。从修船、造船开始,到不断造出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西海岸新区的黄金海岸线,见证着“西海岸智造”鸣笛远航,也记录着一个世界级船舶海工基地的快速崛起。

放大优势 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基地

船长340米,型宽62米,型深29.5米,船重32.5万吨……在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内,由北船重工建造的一艘“庞然大物”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这艘名为“ORECHONGQING”轮的大型矿砂船采用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经济、可靠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海峡型散货船,能够明显降低运输成本,交付后,该船将用于巴西至中国航线铁矿石运输。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的海岸线上驶出了一支船舶海工“梦之队”:新一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养殖设备、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我国首次自主集成的世界最大吨位级 “海上石油工厂”——FPSO P67和 P70,国内首座12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振江号风电安装平台”,中国企业首次承揽世界最大的Yamal液化天然气(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我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

这些 “梦之队”队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产地: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由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船舶产业基地”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海洋工程基地”组成,位于西海岸新区前湾港区域,总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总岸线长12公里,平均码头水深12米。基地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国家级新型工业化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

抱团合作 构建集群式发展模式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是青岛市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工业之一,产业基础资源丰富。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总投资270亿元,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海洋特色园区,位于胶州湾南口西海岸,紧靠胶州湾海底隧道出口和青岛港,处于中日韩世界船舶制造业“金三角”中心地带,是国家商务部、工信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基地内现有大型造修船坞7座,其中50万、15万、10万吨级船坞各1座,30万吨级船坞4座;海洋工程滑道11条;大型龙门吊17台,已形成年造船668万载重吨、修船200余艘、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年钢材加工量35万吨的生产能力。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近700亿元人民币。

按照“造船与修船相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相结合、造船与配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园区聚集了包括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10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主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的大型产业集群。

2019年11月2日,青岛市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成立,来自该市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配套服务企业以及有关科研、金融机构等57家单位成为首批会员。该联盟致力于打造全市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一体化创新平台,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全市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升级发展。

近日,位于海西湾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码头,一个庞然大物正被缓缓拖出港湾。“这就是‘海洋石油119’,甲板面积相当于2个标准足球场,它的庞大船体就是对面北船重工建造的,相隔不过千米,相比过去在江苏等地建造,为我们节省了大量运输时间和成本。”海油工程青岛公司市场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宫学成说。

这是海西湾内船舶企业与海工企业在重大装备制造上的首次“联姻”,这种互为配套、抱团取暖的合作模式,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议价权和竞争力,是船舶海工产业强链补链的一个方向。今年1-5月份,新区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42.83亿元,同比增长10.97%。

“今年以来,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协调下,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增加。我们在会见客户时,会主动把北船重工等企业的情况、优势推介给客户,甚至会利用办公距离近的优势,直接邀请北船重工等企业的人员到现场介绍、洽谈,效果很不错。”中船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光伟告诉记者,以“海西湾”的整体优势“打包”参与招投标,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加从容。

西海岸新区正积极推动本地船舶海工总装与配套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北船重工与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在合作建造巴油FP-SO、“海洋石油119”船体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海工船、海工模块的业务合作;中船柴加大与北船重工、海西重机合作力度,优先采购海西重机生产的发动机曲轴,同时为北船重工提供船舶发动机;引导振海船舶、金正机械、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企业等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进入船舶海工产业链或配套体系,提升船舶设备、服务配套能力,促进船舶海工产业总装配套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 驶向蓝色深海

在西海岸新区新的发展战略中,十二大攻坚战是重要抓手。其中,经略海洋被列入十二大攻坚战“首战”,而在经略海洋攻坚战中,船舶海工产业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山头”,而要攻占“山头”,创新能力是关键。

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将科技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园区内共设有各类研发机构17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技术中心各4家。获得国家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在各自领域均处于技术领先水平,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据了解,北船重工建立了280多人的研发队伍,制定并正式发布企业标准5项(其中国家级2项,行业3项),自主开发应用程序软件78个。批量承建并出口的18万载重吨散货船被誉为“中国型散货船”,主要指标到达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知名的四大救生艇厂家之一。

中海油青岛公司现有研发人员312人,制订并正式发布省部级企业标准2项,自主开发应用程序软件14个,被收录国家工法1部、省部级工法2部,其海洋工程模块和深水油田设施修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海西重工在国内三大曲轴厂中,在产量、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排名第一。

齐耀瓦锡兰船用柴油机攻克了高压燃烧和燃气再循环技术,解决了小空间高强度完全燃烧等世界性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西海岸新区将以发起先进制造业赋能攻坚战为契机,充分发挥专班作用,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等发展方向,突出“抓存量、促增量、强保障”三条主线,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提升船舶海工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赋能升级,提高本地配套率,使船舶海工产业走在前列。

“强链补链离不开项目支撑,我们将全力推进88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海洋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和创新创意发展,推动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局长赵英民表示,土地、资金、科研等16条涉海扶持政策将为海洋产业强链补链注入“强心剂”。其中,新区将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连续5年支持海洋高层次人才成果产业化项目和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获得市级以上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的海洋类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创业载体项目,按奖励资金的0.5倍系数给予配套支持。

从“制造”迈向“智造”,从“造壳”转向“造心”,西海岸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引领,推动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

 
本文关键词:港航动态 标签:船舶海工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新奥彩资料免费提供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